(1)整洁:微生物操作区是各种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为了减少粉尘流动,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区应与外界分开。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应换鞋,手术室护士个人总结,送标本人员不进入操作区,操作区地面用专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天早上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30min,或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60min,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下午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清洁。(2)光线:细菌培养的细小菌落试验凝集颗粒的观察,层流手术室, 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区除设置常规照明灯外,手术室护士职责,还必须安装操作台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判断。(3)通风:由于各种病原菌集中,空气污浊,实验室要求保持排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4)温度和湿度:由于无菌操作的要求,实验过程中经常使用酒精灯,因此,微生物学实验室不能安装吊扇。为了达到实验所需的适宜温度,尤其:满足某些仪器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实验室应安装空调。(5)电源:要求提供稳压、恒频的电源;根据仪器设备要求,必要时配备不间断电源。(6)水源:操作区内须设置水源。用于标本处理(如,细菌染色) 的水槽与工作人员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7)污染物处理:操作区须备有消毒缸,以处理沾有活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平板、试管均须集中地点安全放置,经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丢弃。
动态标准皆为5~10cfu/m3,符合WHO的标准。根据笔者提出的动静比,动态与静态标准之比一般为3~5,北足市几十台手术的实测也证明如此。以层流洁净室来说,静态标准可低到1~2cfu/m3。
因此, 如果对表面消毒后测得的浓度即静态浓度为150cfu/m3,则动态菌浓度可能为450~750cfu/m3,显然太大了,甚至低于WHO标准盤洗室等普通房间的要求。
由于菌浓度和粉尘浓度虽不是明确相关,手术室,但在一定环境中也有关系, 例如在一些医院疗用房测定中[3],当菌浓度达到2000cfu/m3时,微粒数一般在4万~8万粒/L,相当于原美国标准的1000000~3000000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