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送风方式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
1 在高大空间中人员不长期停留的区域,例如文体建筑的高大休息厅廊等,可 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
2 有大面积玻璃外墙的冬、夏使用的游泳馆,实验室设备,宜采用沿外墙地面或窗台向上送风的方式;
3 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置换通风方式:
1)热源以人员、设备(计算机、复印机等 )、 灯光为主,实验室建设,且人员密度变化不大,临沂实验室,人 员活动量较轻,显热负荷不宜超过 120W/㎡;
2)污染源与热源位置相近,浓度不大且稳定;
3)房间(空 间)的 净高宜大于 2.4m;
4)全年送冷的空调区域。
必须满足工程所在省、市有关部门要求的节能设计计算内容。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7.10条要求计算书应:
(1)采用计算程序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并打印出相应的简图、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2)一般空调房间应以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至大值作为房间的冷负荷。
(3)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包括以下各项,并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5.2.4条之规定。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009版,5.2.4条
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至大值确定 。
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至大值或各空调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人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